11月3日,全球金融科技領域的標桿盛會——香港金融科技周 x StartmeupHK創業節2025 于香江之畔隆重啟幕。長亮科技作為全球領先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服務商,受邀參與本屆盛會的核心論壇——“全球科創·智匯中國論壇”,向世界展現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的硬核實力與智慧。
論壇上,長亮科技副總裁牛曉莉作為重要分享嘉賓,出席以“從“規模擴張”到“精耕細作”:企業出海拓航之路與實踐藍圖”為主題的圓桌對話環節,與多位國際金融機構、投資機構及出海先鋒代表同臺論道,共同探尋出海企業跨境增長與合作的新路徑,并系統性分享了長亮科技在全球化征程中的深度探索與生態合作。

構建全球化能力體系,實現海外深度“扎根” 在闡述長亮科技的出海歷程如何從試水演進至深耕時,牛曉莉指出,公司的全球化征程并非一帆風順,而是通過在產品策略、交付體系與組織人才三大維度上的持續突破,才逐步構建起可復制、可持續的全球化能力。 出海初期,面對不同國家在監管要求、業務習慣與用戶思維上的顯著差異,產品曾經歷高度定制化階段。為平衡標準化與本地化之間的問題,長亮科技將國內經過驗證的成熟系統進行重新打磨,打造出“內核通用的標準層 + 靈活擴展的客戶化層”的分層架構,預置AI能力與數據智能框架,使其在保持核心能力可復制的同時,也能敏捷響應全球市場的多樣化需求。 與此同時,交付方面也經歷了體系化升級。傳統“現場重交付”模式在跨國并行項目中面臨溝通成本高、資源調配難等挑戰,長亮科技通過建立“集中交付中心 + 現場專家支持”的創新機制,并在系統集成、數據遷移等關鍵環節實現方法與工具的標準化,實現了跨國項目在效率與管控層面的雙重提升。 組織和人才的本地化融合同樣是出海成功的關鍵。長亮科技堅持“中外協同”原則,一方面通過國內專家的經驗輸出與本地團隊的深度融合,推動知識轉移與共建;另一方面在本地快速搭建行政、人力、稅務等平臺團隊,為業務的可持續本土化提供堅實支撐。 以“開放共贏”本地生態,共享全球數字化紅利 談及本地化生態構建,牛曉莉表示,出海企業要想真正“扎得下”,絕不能單打獨斗,必須構建可持續、可復制的開放生態。她強調:“長亮科技的出海實踐證明,此過程絕非一日之功,需要企業堅守長期主義,秉持‘開放共贏’的生態理念。” 長亮科技堅持以客戶價值為中心來構建生態,形成了香港與新加坡“雙輪驅動”的戰略布局。這一戰略,為其在海外市場的深度拓展與合作網絡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。近年來,長亮科技逐步搭建起覆蓋“銷售-方案-實施-運維”的四維一體合作網絡。通過攜手渠道、咨詢、云服務、基礎設施及本地系統集成商等各類伙伴,長亮科技實現了從市場觸達到“最后一公里”落地的全鏈條覆蓋,形成了可持續、可復制的共贏模式,以開放生態確保自身“扎得下、長得穩、走得遠”。 十載耕耘,碩果盈枝。目前,長亮科技在馬來西亞、泰國、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已積累超過 60 家客戶,驗證了公司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強大競爭力,成為國內極少數以標準化產品成功打入海外市場的金融科技企業。隨著中東、非洲及拉美等新興市場數字化轉型需求的加速釋放,長亮科技正與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把握市場機遇,實現對多元市場的積極卡位。
從“走出去”到“扎得下”,長亮科技用十年時間書寫了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全球化的新篇章。面向未來,長亮科技將以更開放的姿態、更成熟的體系,持續賦能全球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,與合作伙伴共筑更具韌性、更安全、更智能的金融新業態。